• 回到顶部
  • 0755-82221901
  • E+H专家
  • 加微信询价

搜索

隔爆(EXd)VS本安防爆(EXi):工业防爆技术硬核对比指南

网站首页    技术支持    技术百科    隔爆(EXd)VS本安防爆(EXi):工业防爆技术硬核对比指南
 

隔爆(EXd)VS本安防爆(EXi):工业防爆技术硬核对比指南

引言:当工业现场遭遇爆炸风险

在工业生产的宏大版图中,石油化工、煤矿开采、油气储运等行业,犹如隐藏着无数风险的 “雷区”。这些行业的工作环境里,爆炸性气体、粉尘与空气亲密混合,形成了一个个危险四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电气设备就像随时可能被点燃的 “火药桶”,运行时产生的电火花、高温等,就如同那致命的 “导火索”,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毁灭性的爆炸。

为了给工业生产筑牢安全防线,隔爆(EXd)与本安防爆(EXi)两大技术横空出世,成为守护工业安全的 “守护神”。它们看似功能相似,都是为了防止爆炸而生,但在原理、应用等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各有各的 “看家本领”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索这两大防爆技术的奥秘,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工业现场大显身手,保障生产安全的。

 

一、核心原理:从源头阻断爆炸的两种路径

(一)隔爆型(EXd):以 “硬壳” 抗爆,隔离危险于内外

隔爆型防爆技术,就像是给电气设备穿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 “铠甲”。它的核心在于利用高强度的外壳,将电气设备内部可能产生的危险 —— 火花、电弧以及高温,统统 “锁” 在里面,从而与外部的爆炸性环境彻底隔绝。

隔爆外壳通常采用铸铁、铸铝等金属材料打造,这些材料强度高、耐冲击,外壳的厚度一般都在 3mm 以上,甚至更厚,能够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时产生的巨大压力,通常这个压力要≥1.5MPa 。就好比一个坚固的保险柜,任凭里面如何 “翻江倒海”,外部也能安然无恙。

不仅如此,隔爆外壳的接合面和螺纹间隙的设计也大有讲究。这些间隙非常小,比如常见的螺纹间隙要求在 0.2mm 以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当内部发生爆炸时,爆炸产生的火焰在通过这些微小间隙的过程中,会被迅速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不足以引燃外部危险气体的程度。想象一下,火焰就像一个 “疯狂的舞者”,当它试图穿过这些狭窄的 “通道” 时,被通道壁迅速降温,最终失去了引燃外部环境的能力 。所以,即使内部 “炸开了锅”,隔爆外壳也能凭借自身的结构设计,把火焰和高温死死地 “困” 在里面,确保外部环境的安全。

 

(二)本安型(EXi):以 “弱电” 本质安全,从根源掐灭火花

本安防爆技术的理念则截然不同,它从根源上入手,通过限制能量的方式来杜绝爆炸的可能性,就像是从源头上掐断了 “火种” 。

本安型电气设备在设计时,对电路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了严格控制,将电压、电流、电感、电容等可能产生能量的因素,都限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确保在正常工作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能量都无法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例如,本安电路的工作电压通常被限制在≤30V,电流≤100mA 。这样微弱的能量,即使在电路发生短路、元件故障等意外情况时,产生的电火花能量也会低于 0.28mJ ,而这一能量值远远低于多数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燃能量。打个比方,本安型设备就像是一个 “温柔的小天使”,它产生的能量就像小水滴,无法引发爆炸的 “熊熊大火” 。

同时,本安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安全栅,就像是一个精准的 “能量阀门”。它安装在非危险区与危险区之间,将来自非危险区的高能量进行隔离和限制,只允许符合安全标准的低能量通过,输送给危险区的本安设备,从而确保危险区设备始终运行在安全的能量阈值范围内 。安全栅就像是一个忠诚的 “卫士”,时刻守护着危险区的安全,防止高能量的 “入侵”,让本安设备在危险环境中也能安心工作。

二、结构设计:刚与柔的安全哲学

(一)隔爆型:笨重外壳下的精密工艺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结构设计,堪称是一场 “力量与精密” 的完美结合 。其外壳,无疑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防御 “堡垒”,通常选用铸铁、铸铝等金属材料精心打造,这些材料犹如钢铁般坚固,具备高强度和出色的耐冲击性能。就拿常见的隔爆型电机来说,它的外壳厚度往往在 3mm 以上,有些特殊场合使用的设备,外壳厚度甚至能达到 5mm ,这就好比给设备穿上了一层厚厚的 “铠甲”,使其能够轻松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通常这个压力要≥1.5MPa 。

为了确保这层 “铠甲” 的可靠性,隔爆设备的外壳需要经历一系列严苛的考验 。水压试验时,外壳要承受远超正常工作压力的水压,模拟内部爆炸时的高压环境,确保外壳不会出现任何裂纹或变形;冲击试验中,设备会遭受重物的猛烈撞击,以检验外壳在意外冲击下的坚固程度。只有通过这些严格测试的外壳,才有资格投入使用。

除了外壳的强度,隔爆外壳的接合面和螺纹间隙的设计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些看似细微的部分,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安全奥秘。接合面的粗糙度、螺纹啮合长度以及间隙大小等参数,都受到国家标准(GB3836.2)的严格约束 。例如,螺纹啮合长度要求在 6 扣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在爆炸发生时,螺纹能够有效地传递压力,防止外壳破裂;间隙大小则被严格控制,常见的螺纹间隙要求在 0.2mm 以下,如此微小的间隙,能够让爆炸产生的火焰在通过时迅速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无法引燃外部危险气体的程度 。

然而,隔爆型设备的结构设计虽然强大,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 。由于其外壳设计的特殊性,设备在带电状态下严禁开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的维护便利性 。维护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时,需要使用专业工具小心翼翼地拆卸外壳,操作过程繁琐且耗时。而且,由于外壳厚重,隔爆型设备的体积往往较大,重量也相对较重,这使得它在一些空间狭小、对设备体积和重量有严格要求的场景中,显得有些 “力不从心” 。比如在一些井下作业的小型设备安装区域,或者是需要频繁移动设备的工作场景中,隔爆型设备的笨重就成为了一个明显的劣势 。

 

(二)本安型:轻量精巧的电路革命

与隔爆型设备截然不同,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结构设计走的是一条 “轻量精巧” 的路线 。它摒弃了厚重的外壳,转而依靠 “低功耗电路 + 安全栅” 这一精妙的组合来实现防爆功能,就像是一位轻盈的舞者,以灵活的身姿在危险环境中翩翩起舞 。

本安型设备的一大显著优势就是其小巧轻便的体积 。以本安型压力变送器为例,它的体积仅为隔爆型的 1/3 ,重量更是轻了 50% ,这种轻巧的设计使得它能够轻松安装在各种空间有限的设备中,如传感器、仪表、通讯模块等小型设备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大量的传感器需要实时采集数据,本安型传感器凭借其小巧的体积,可以方便地安装在设备的各个角落,不占用过多空间,同时又能高效地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

本安型设备的电路设计堪称一场 “精密的革命” 。它采用了一系列专用的本安元件,如低容抗电容、限流电阻等,这些元件就像是电路中的 “小卫士”,时刻监控和限制着电路中的能量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们会对电路中的分布电感、电容进行严格的计算,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例如,导线的分布电容通常被限制在≤0.1μF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电路中因电容储能而引发的危险 。

在本安型设备的结构设计中,安全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作为连接非危险区与危险区的 “桥梁”,能够精准地对来自非危险区的高能量进行隔离和限制,只允许符合安全标准的低能量通过,输送给危险区的本安设备 。安全栅的存在,就像是给危险区设备加上了一道坚固的 “防护锁”,确保设备始终运行在安全的能量阈值范围内 。

本安型设备在维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于其内部电路的低能量特性,它支持 “带电维护” 。这意味着维护人员无需切断电源,只需在安全区通过特定的操作方式,就可以对危险区的设备进行校准、更换等维护工作 。在石油化工生产现场,一些仪表需要定期校准,本安型仪表就可以在不停止生产的情况下进行带电校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因设备维护而导致的生产中断时间 。

三、应用场景:危险区域的精准适配

(一)按危险等级划分:0 区、1 区、2 区怎么选?

(1)0 区(连续爆炸风险):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区域,连续或长期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在这个 “火药桶” 般的环境里,仅本安型(ia 级)设备能够胜任。比如煤矿瓦斯突出区域,瓦斯浓度极高,随时可能被点燃,还有化工厂反应釜内部,各种化学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环境极为复杂。本安型设备凭借其极低的能量输出,就像在危险区域中点亮的一盏 “安全灯”,即使在最严苛的环境下,也能确保安全,从源头上杜绝爆炸的可能性 。

(2)1 区(正常运行可能出现爆炸气体):这个区域在正常运行时,可能会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危险程度也不容小觑 。在这里,隔爆型与本安型设备都有各自的用武之地。对于高功率设备,如电机、开关柜,它们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能量,隔爆型设备那坚固的外壳就像是一道坚不可摧的 “防火墙”,能够承受内部可能发生的爆炸冲击,将危险限制在内部,保障外部环境的安全 。而低功耗仪表,像温度变送器、传感器,本安型设备则更具优势。本安型设备体积小巧、能量消耗低,既能满足仪表对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需求,又能确保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可谓是兼顾了安全与便捷 。

(3)2 区(偶尔出现爆炸气体):在 2 区,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即便出现,也只是短时存在 。这个区域的防爆选择相对较为灵活,隔爆型与本安型设备都可以使用,同时,增安型等其他防爆型式也适用于此 。在选择时,可以根据成本与维护需求来综合考量。如果预算有限,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易产生火花或高温,增安型设备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如果对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那么隔爆型或本安型设备会更合适 。

 

(二)按行业场景细分:不同领域的最优解

(1)石油化工:这是一个充满爆炸风险的行业,蒸馏塔、储罐区等常常属于 1 区场景 。在这些地方,大型泵类、压缩机等设备功率大、运行时产生的能量多,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隔爆型设备成为了它们的 “标配”,其坚固的外壳能够有效抵御内部爆炸的冲击,保障生产安全 。而现场仪表、无线变送器等,由于需要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且对体积和功耗有一定要求,本安型设备则更能发挥其优势。本安型设备通过搭配安全栅,构建起本质安全系统,就像在危险环境中织起了一张安全网,确保仪表在安全的前提下稳定运行 。

(2)煤矿井下:瓦斯爆炸是煤矿井下的 “头号杀手”,0 区、1 区的环境中,瓦斯浓度高,爆炸风险极大 。在这样的高危环境中,本安型设备成为了主流选择。本安型防爆手机,方便工作人员在井下进行通讯,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本安型传感器则实时监测井下的瓦斯浓度、温度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警报,为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这些本安型设备就像是煤矿井下的 “安全卫士”,时刻守护着工作人员的安全 。

(3)粉尘爆炸环境:在面粉厂、铝粉加工厂等存在粉尘爆炸风险的场所,防爆要求更为特殊 。除了要考虑气体防爆,还需结合粉尘防爆标志(如 Ex tD) 。隔爆型设备可用于 21 区、22 区,通过其坚固的外壳,防止粉尘进入设备内部,避免因设备内部产生的火花或高温引发粉尘爆炸 。而本安型设备在粉尘环境中使用时,则需配合粉尘专用安全栅,进一步限制能量,确保设备在粉尘环境中也能安全运行 。

四、优缺点大比拼:没有绝对的 “安全之王”

(一)隔爆型(EXd)

优势

(1)适配高功率设备,无需依赖关联设备:隔爆型设备就像一个 “大力士”,能够轻松驱动高功率设备,如大型电机、加热器等 。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大型蒸馏塔中,电机需要强大的动力来驱动,隔爆型电机凭借其强大的功率支持,能够稳定运行,确保蒸馏塔的正常工作 。而且,隔爆型设备无需依赖像安全栅这样的关联设备,安装和使用相对简单,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 。

(2)抗冲击、耐震动,适应恶劣机械环境:隔爆型设备的坚固外壳赋予了它出色的抗冲击和耐震动能力 。在煤矿井下,设备经常会受到岩石掉落、机械碰撞等冲击,以及开采过程中的强烈震动 。隔爆型设备就像一位坚强的战士,能够在这样恶劣的机械环境中屹立不倒,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煤矿开采提供可靠的支持 。

(3)温度组别覆盖广,应对高温场景:隔爆型设备的温度组别从 T1(最高表面温度 450℃)到 T6(最高表面温度 85℃),覆盖范围极广 。这使得它能够在各种高温环境中安全使用,无论是高温的工业炉旁,还是炎热的沙漠地区油气开采现场,隔爆型设备都能凭借其广泛的温度适应性,稳定运行,发挥其防爆作用 。

劣势

(1)体积大、重量高,安装空间受限:由于其坚固的外壳设计,隔爆型设备往往体积庞大、重量较重 。在一些空间有限的场所,如小型化工实验室内,隔爆型设备可能无法安装,或者安装后占据大量空间,影响其他设备的布局和操作 。而且,设备的运输和安装也会因为其重量问题变得困难重重,需要使用专业的起重设备,增加了安装成本和难度 。

(2)维护复杂,断电开盖影响生产效率:隔爆型设备在维护时必须断电开盖,这一过程不仅繁琐,还会导致生产中断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每一次设备维护都可能影响生产线的连续运行,造成经济损失 。而且,频繁的断电开盖操作也会增加设备损坏的风险,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维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格外小心,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

(3)外壳受损,防爆性能直接失效:隔爆型设备的防爆性能完全依赖于外壳的完整性 。一旦外壳受到严重损伤,如接合面被划伤、螺纹被损坏,防爆性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直接失效 。在实际使用中,设备可能会因为碰撞、腐蚀等原因导致外壳受损,这就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外壳的损伤,确保设备的防爆性能 。但即使如此,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因外壳受损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

 

(二)本安型(EXi)

优势

(1)唯一适用于 0 区的防爆型式,安全等级最高:在防爆领域,0 区是最危险的区域,而本安型设备是唯一能够在 0 区安全使用的防爆型式 。以煤矿瓦斯突出区域为例,瓦斯浓度极高,爆炸风险时刻存在 。本安型设备凭借其极低的能量输出和严格的电路设计,就像在危险区域中建立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从源头上杜绝了爆炸的可能性,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

(2)轻量小巧,易集成于智能设备,助力数字化转型:本安型设备的轻量小巧特性使其成为智能设备的理想选择 。在工业 4.0 的浪潮下,智能传感器、无线通讯模块等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安型设备能够轻松集成到这些智能设备中,不占用过多空间,同时又能确保设备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运行 。在智能工厂中,本安型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数据传输到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

(3)带电维护,降低停机成本,适合连续生产场景:本安型设备支持带电维护,这是其一大突出优势 。在石油化工、电力等连续生产行业中,设备的停机维护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安型设备的带电维护功能使得维护人员可以在不停止生产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大大降低了停机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维护人员可以在安全区内通过远程操作或使用特殊工具,对危险区的本安型设备进行校准、更换零部件等操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

劣势

(1)依赖安全栅,系统设计需专业匹配:本安型设备必须依赖安全栅才能正常工作,而安全栅与本安型设备之间的匹配需要专业的设计和计算 。在设计本安系统时,工程师需要考虑电路中的分布电容、电感等参数,确保它们符合安全标准 。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系统的防爆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而且,安全栅的选择和安装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增加了系统设计和实施的难度 。

(2)传输距离受限,长距离需专用本安电缆:本安型设备的传输距离通常受到限制,一般不超过 500m 。如果需要长距离传输信号,就必须使用专用的本安电缆 。在一些大型工厂或矿山中,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使用本安型设备时就需要铺设大量的专用电缆,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给施工和维护带来困难 。而且,电缆的铺设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如电磁干扰、温度变化等,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3)功率限制严格,无法驱动大功率设备:本安型设备的设计理念是限制能量,因此其功率限制非常严格,无法驱动像电机、加热器这样的大功率设备 。在一些需要大功率设备的工业场景中,本安型设备就显得力不从心,只能选择其他防爆型式的设备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安型设备的应用范围,使其无法满足所有工业防爆的需求 。

 

五、选型指南:三招选出合适的防爆方案

在工业生产中,正确选择防爆方案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隔爆(EXd)与本安防爆(EXi)各有千秋,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呢?别担心,这里有三招选型指南,助你选出最适合的防爆方案 。

(一)看环境:先定危险区域与气体组别

(1)0 区 / 高精密场景:0 区是连续爆炸风险的高危区域,如煤矿瓦斯突出区域、化工厂反应釜内部等 。在这里,首选本安型(ia 级)设备,它就像一颗 “定心丸”,能提供最高等级的安全保障 。同时,搭配隔离式安全栅,如同给设备加上了一道 “安全锁”,进一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在高精密的电子仪器生产车间,本安型设备也能大显身手,因其产生的电磁干扰极小,不会影响仪器的精密测量和控制 。

(2)1 区 / 大功率设备:1 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气体,对于大功率设备,如电机、开关柜,隔爆型设备凭借其坚固的外壳,能够承受内部爆炸的冲击,就像一位忠诚的 “卫士”,守护着设备的安全 。在选择隔爆型设备时,要注意外壳防护等级,IP65 以上的防护等级能够有效防止灰尘和水的侵入,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运行 。

(3)粉尘环境:在面粉厂、铝粉加工厂等粉尘环境中,防爆要求更为特殊 。不仅要考虑气体防爆,还需结合粉尘防爆标志(如 Ex tD) 。隔爆型设备可用于 21 区、22 区,通过其坚固的外壳,防止粉尘进入设备内部,避免因设备内部产生的火花或高温引发粉尘爆炸 。本安型设备在粉尘环境中使用时,则需配合粉尘专用安全栅,进一步限制能量,确保设备在粉尘环境中也能安全运行 。要注意避免混用气体防爆设备,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

 

(二)算需求:功率、维护、成本综合考量

(1)低功耗仪表:对于低功耗仪表,如 4-20mA 变送器,本安型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能耗低、体积小,就像一个 “小巧的精灵”,在满足仪表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能确保安全 。而且,本安型设备后期维护便捷,支持带电维护,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在石油化工生产现场,大量的温度、压力变送器采用本安型设备,能够稳定地采集数据,同时又便于维护,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 。

(2)高功率电机:高功率电机(≥1kW)运行时产生的能量大,本安型设备无法满足其功率需求,只能选择隔爆型设备 。在选择隔爆型电机时,要关注外壳材料,不锈钢外壳更耐腐蚀,能够在恶劣的化学环境中长时间使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化工企业中,许多大型泵类和压缩机的电机都采用隔爆型不锈钢外壳,确保设备在强腐蚀性的化学介质中安全运行 。

(3)频繁检修场景:如果设备需要频繁检修,本安型设备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它支持在线维护,维护人员无需停机,就可以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就像一位 “贴心的医生”,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为设备 “看病” 。这大大减少了停工损失,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电力行业,一些变电站的监测仪表采用本安型设备,维护人员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检修,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

 

(三)查认证:防爆标志暗藏关键信息

(1)隔爆型标志:隔爆型设备的标志通常为 Ex d [IIB/IIC] T4 ,以 “Ex d IIC T6” 为例,“Ex” 表示防爆,“d” 代表隔爆型,“IIC” 表示适用于氢气、乙炔等 IIC 类高危气体,“T6” 表示最高表面温度 85℃ 。通过这个标志,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设备的防爆性能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隔爆型设备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防爆标志,确保设备符合使用环境的要求 。

(2)本安型标志:本安型设备的标志为 Ex ia [I/II] T5 ,比如 “Ex ia IIB T4”,“Ex” 同样表示防爆,“ia” 表示 ia 级本安,适用于 1 区、0 区,“IIB” 表示适用于 IIB 类气体,“T4” 表示温度组别 T4(≤135℃) 。本安型设备的防爆标志让我们对其安全等级和适用环境一目了然 。在采购本安型设备时,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防爆标志的设备 。

 

六、结语:防爆选型,合适才是 “安全答案”

隔爆与本安,并非 “谁更安全” 的零和博弈,而是针对不同工业场景的精准安全方案。隔爆型如 “重装战士”,用坚固外壳抵御爆炸冲击;本安型似 “精密刺客”,从能量源头消除危险。选择时,需结合危险区域等级、设备功率、维护需求等因素,让专业的防爆技术真正成为工业安全的 “守护者”。毕竟,在易燃易爆的战场上,没有最好的防爆型式,只有最适合的安全选择。(注:本文数据及技术标准参考自 GB3836 系列防爆规范、IEC60079 国际标准及行业实践案例,具体选型请以专业机构认证为准。)

 

2025年4月27日 10:40
浏览量:0
收藏